English

“车”上不是纸书

2000-05-17 来源:中华读书报  我有话说

季羡林先生在《藏书与读书的传统》一文中谈到,“我国古时有一句话,叫做‘学富五车’,说一个人肚子里有五车书,可见学问之大。这指的是纸作成的书,如果是竹简,则五车也装不了多少部书。”读此,产生了一点疑问:“车”上装的是纸书吗?

“学富五车”这一成语本义是指学问足有五车书那样丰富,形容人读书多,知识渊博。它最早源于《庄子·天下篇》:“惠施多方,其书五车”,次之见于《史记·苏秦传》:“苏秦发书,陈箧数十;墨子南游,有书五车”。这两部著作写于春秋战国时期和西汉时期,而此时纸既未发明,更未被运用。据考古研究,本世纪30年代以来,相继发掘出土的古纸,分别是西汉武帝、宣帝与东汉和帝时期的产物。因此,我们可以说,最早的纸张出自于汉武帝时期(公元前140—前87年)。这些最初的纸张,质地粗糙,大都为麻类、纤维所造,没有书写文字,由此可见,西汉时期的纸张,还不能做书写的材料。到了东汉,造纸工艺有了很大的进步。《后汉书·蔡伦传》记载:“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,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,缣贵而简重,并不便于人。伦乃造意,用树肤、麻头及弊布、鱼网以为纸。元兴元年(公元105年)奏上之。帝善其能,自是天下莫不从用焉,故天下咸称蔡侯纸。”又据《东观汉记》记载,蔡伦用树皮做谷纸,用鱼网做网纸,用麻做麻纸,并且经过很多工序。如用树皮造纸,要经过剥皮、沤烂、蒸煮、舂捣、漂白等工序,从而使纸张平整、光滑,适于书写。

由于纸的出现与改进,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图书形式从简、帛、纸并行逐渐走向以纸为主。这个转变,可以从《三国志·魏文帝纪》里得到印证。文中讲到曹丕的作品《典论》时说,他曾把其著作写成帛书与纸书二套,帛书赠与孙权,纸书送给张昭。看来这时帛、纸并存。到了东晋元兴三年(公元404年),桓玄帝下令废简用纸,唐代《初学记》卷二十一所载其诏令称:“古无纸,故用简,非主于敬也。今诸用简者,皆以黄纸代之。”自此以后,纸才取代了简牍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。同时,出土文物也证实了这一过渡:公元二三世纪的纸张出土极少,而以简牍为多;四世纪以后,简牍已不多见,主要是纸书了。1924年,在新疆鄯善县出土的现存最早的纸书——晋人写本《三国志》残卷,就是公元四世纪的遗物。

所以说,“学富五车”的“车”上装的应是简书,而不应是纸书。

(河南省濮阳市中原路区委组织部刘学文)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